10月19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出席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高峰论坛,并作“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能量和活力”的专题发言。发言全文如下:
今年8月,受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协对国务院出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目前来看,在双创活动中存在着草根创业活跃,科技人员作为创新创业主力军活力不足的情况。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进一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潜能,使其成为引领双创开展的主体力量,对提升双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发展的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一是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型创业活动的开展。回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即将兴起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新技术、新发明的涌现引发的持续系统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始终是产业升级更替的变革性力量。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创业活动,是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维系,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新建企业、个体工商户平均带动就业人数分别为7.5人和2.8人,而在上海、北京等科技创新密集区,新建企业就业带动效应则达到1:10以上。近年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平台型企业迅速崛起,集聚创业人群的效应更加明显。目前,数以万计、百万计的创业者依托这些企业平台开展创新活动,形成了创新和创业、创新与就业相辅相承的生态群落。创新创业的核心是人才。我国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是双创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成就日益显现,以华为、中兴和BAT为代表的企业从小到大,无不是依靠坚持不懈地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集成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新形势下推进双创,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大力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草根型创业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科技人员的生力军作用,使更多的创业活动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之上,使更多的创新企业破土而出,发展壮大,成长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引领产业变革的“独角兽”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型创业的广泛渗透,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必须在深化改革中大力突破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樊篱。双创主体缺位,根本上还是改革的滞后,使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仍面临较大的体制机制束缚。调查显示,尽管六成科技人员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开始创业的只有2.5%,科研院所的这一比例甚至只有1.2%。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但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存在较大问题。突出的问题是科研机构的行政化管理,对科技人员的参公化管理。如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但收益权政策在科研机构和大学中之所以难以落实,关键还在于最后一公里存在屏障。现有政策不少,但相互之间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把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按“吃空饷”、“在编不在岗”处理,对人员流动和调动积极性形成很大制约。在下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双创的倒逼作用,破除行政化管理的顽疾痼疾,打破僵硬的体制束缚,实现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再次放活。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权政策为突破口,推动技术的资本化,资本的人格化,真正让科技人员依靠科技致富,全面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国有企业要顺应企业内部创新创业和开放创新的趋势,鼓励科技人员内部创业,通过“裂变”培育新产业、新增长极。通过合作参与竞争,加大与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协同创新,提高对创新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真正通过创新赢得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有利地位。
三是必须大力营造有利于双创的生态环境。当前,对优质创业资源的争夺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要战略,在创建最优的企业创业生态环境,实施最优的创业人才政策等方面,我们与欧美等创新强国之间仍存在相当的差距。上世纪90年代,以斯坦福大学等为核心的硅谷长期引领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浪潮,到近年来MIT等所催生的波士顿地区生物医药、机器人产业革命,秘诀都在于以人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营造和风险投资的强力助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大陆的经商易度排在全球第90位。面临日益激烈的全球创新创业竞争,我们必须把创建最优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作为体现政府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大双创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营造。下大力气解决“双创”资源分散重复、封闭孤岛、碎片化等问题,按照开放、协同、融合、共享的原则,建设服务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市场力量,携手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推动线上线下的人才、技术、成果、专利、金融、市场等要素高效整合,填补从创意、孵化到市场实现的鸿沟。加强支持双创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税收等激励,促进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风险基金向更多的前期创新阶段投资,对于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等目前还看不准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监管上不要急于卡死,要尊重一线企业的首创精神,允许试、允许闯、留出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监管模式。在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中,要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网络化组织体系作用,大胆探索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力量组织形式,大力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学会联合体等新型模式,引导科技人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针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增多的趋势,加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对标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大政策创新和扶持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搭建集聚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发展的事业平台,努力在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双向流动中把握主动。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