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科协发布《“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日期:2021-01-19 15:58

1月18日下午,中国科协召开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明确实施四类23项重点任务,打造“科创中国”品牌增值版,树立科技界有力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引领旗帜。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动“科创中国”品牌建设,更好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协制定了《“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21年1月11日


“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更好地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中国科协制定并实施“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平台、解难题、促转化、助创业,以区域产业需求牵引科技供给,以前瞻性、突破性科技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组织赋能、开放合作带动国内外创新资源有序下沉,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把科技共同体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为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打造“科创中国”品牌增值版,树立科技界有力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引领旗帜。

——打造要素集成、开放融通的资源共享平台。凝聚一批有创新能力、创业激情、创造活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聚集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头部企业、技术服务和金融投资机构;沉淀一批先导技术、产业需求、成果评价、技术标准和数据资源。2021年,实现系统内资源“应连尽连”;2022年,重点拓展外部资源对接协同;2023年,重点开展数据挖掘与应用增值服务,推动创新主体、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枢纽。推出一批科技创新力高、产业带动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的创新枢纽城市,推广一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模式,建设具有科技共同体特色的产学协同组织体系。2021年,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中择优推出8个左右创新枢纽城市;2022年,建设50个左右试点城市(园区),逐渐拓展创新枢纽城市范围;2023年,推出一批具备区域代表性的创新枢纽城市。建设千个左右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合作链条的新型协同组织。

——形成服务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打通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源下沉渠道,完善资源供给、对接、落地长效机制。2021年,探索功能型科技服务团长效服务的典型模式,重点发掘学会在智库、评估和标准方面的专业优势;2022-2023年,优化服务特色,全国学会主导成立10个高端智库机构、20个专业评估机构、50个团体标准特色机构。

三、重点任务

实施四类23项重点任务。

(一)打造要素集成、闭环运营的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

1.全面集成科协系统资源。“科创中国”平台全面链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系统集成论坛活动、报告讲座、技术培训、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产品等产学融合资源,形成精准标引、便于检索的系列产品资源包,项目、活动、人才、成果“应入尽入”。

2.建设资源衔接站点。建设省级中心站、市级分站和学会协作站,强化业务联结。授权设立一批机构合作站点、创新基地,汇聚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等有关机构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云平台等各类平台优势资源,链接千万量级的企业主体。

3.围绕产业链应用场景升级“三库”。升级“问题库”、“项目库”、“人才库”,选择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亟需发展产业,建设“产业链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炼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需求点,形成分行业、分领域的“应用场景库”,帮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寻找应用方向。

4.设立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库”。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技术领域发展和工程技术人才评估需求,以“应用案例库”收录工程技术案例、数据、报告、标准等内容,形成工程技术知识中心,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借鉴方案,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实践样板,为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专栏1 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升级专项

(1)建设合作站点。形成数字化平台、专业化中心站、市级分站、学会协作站和创新基地联动体系,服务功能下沉企业。

(2)升级“三库”。建设“产业链库”、“应用场景库”,升级优化“问题库”、“项目库”、“人才库”。精选行业共性难题,进行“张榜招贤”、“揭榜挂帅”。

(3)建设应用案例库。遴选10个左右重点工程技术领域,收录工程技术案例、数据、报告、标准等,为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和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提供借鉴,打造平台服务特色。

(4)完善服务与交易功能。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优化、细化流程,增强产品可用性、针对性。开发适用接口,服务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估、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科技金融、资质认证、公证鉴证、科技政策咨询等不同环节功能需求。

5.推出知识服务系列产品。以重点学术会议指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基础,推荐一批面向产业的会议和期刊,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信息。提炼重大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挖掘学科发展报告、技术路线图等学术成果的产业价值,形成可视化服务产品,向用户开放。

专栏2 知识服务系列产品专项

(1)推介学术资源。推介一批与产业结合紧密的学术会议、科技期刊,为企业提供了解最新科技动态的交流平台。

(2)形成可视化服务产品。将学科发展报告和技术路线图系列成果进行可视化加工,便于企业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和技术方向。

(3)形成分众传播矩阵。面向区域、产业、企业、政府、社团和科技工作者等不同受众,提供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系列知识传播服务。

6.发布“科创中国”榜单。持续推出“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新锐企业、产学融通组织等系列榜单,围绕地方需求集中领域,推介、转移转化技术成果,打造技术服务与交易风向标。开展配套宣传推广,扩大榜单的社会影响力。

专栏3 “科创中国”榜单专项

(1)形成评价指标。持续开展“科创中国”榜单评选,形成科技共同体特色的先导技术、新锐企业、产学融通组织等引导指标。

(2)优化提名方式。通过大数据筛选和多种分析工具,提高提名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3)扩大榜单影响。组织“科创中国”发布系列活动,增强宣传推广工作力度,逐步扩大影响力。

(4)开展技术推广。定向推广“科创中国”先导技术,配套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服务。

7.实现平台专业化运营。提升平台运营能力,统筹开展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资本运营。建设一支核心稳定、外围灵活分布的专业化平台运营团队,迅速、准确响应用户需求。与投资机构合作,盘活技术服务与交易资源,促进技术入股、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科创企业融资。

专栏4 “科创中国”平台专业化运营专项

(1)提供分析、研判、对接服务。按需拼接、组合服务资源,与系统内外机构协作,开发增值服务包,精细化开展平台线上线下运营服务。

(2)培育专职服务队伍。采用引培结合的方式,建设“科创中国”主平台专职服务队伍,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

(3)发展兼职服务队伍。组建企业联络员、高校院所联络员、学会联络员和服务机构联络员四支外部兼职工作人员队伍。企业联络员负责挖掘技术需求,并进行分析拆解;高校院所联络员负责发现技术成果,并进行翻译推介;学会联络员负责对需求侧和供给侧进行专业评估,并兼任本领域专家“业务小秘书”;服务机构联络员负责对接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金融、法律等服务。

(二)建设产业链一体化创新枢纽城市集群

8.建设区域创新枢纽城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扩大试点城市(园区)至50个左右。结合试点建设成效,打造一批产业聚集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创新枢纽城市。

9.助力创新枢纽城市培育带动型产业。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发挥创新枢纽城市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对接跨界科技资源,联系国际科技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分区域、分行业做好产业链布局设计,提供应用场景,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特色模式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枢纽城市对其他城市形成辐射带动。

专栏5 创新枢纽城市特色模式示范推广专项

(1)特色产业基础服务。针对产业基础薄弱地区,侧重为特色产业配套提供技术人才等服务。

(2)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针对资源枯竭型地区、传统产业集聚地区,侧重提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与咨询服务。

(3)优势产业数字化提升。针对产业基础较好地区,侧重提供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延伸等跨界融合类服务。

(4)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针对经济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地区,侧重提供支柱产业国际引才引智、双边和多边合作等对外拓展类服务。

10.服务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需求场景,提出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促进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开展科研仪器和生产设备等共享服务、知识产权运用服务、企业创新力线上自评服务、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分析服务,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增效。开展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系列行动,提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发等系列资源和培训服务。

11.推出技术服务与交易系列活动。根据区域不同特点,每年选择5个左右重点领域,推出一批技术服务与交易活动,打造系列活动品牌。遴选推荐优秀技术团队,与国际科技组织、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等合作,定期发布技术项目、组织技术路演。全程跟踪活动成效,提高成果落地转化率。会同政府部门联合支持技术交易中心发展。

专栏6 技术服务交易系列活动专项

(1)开展系列活动。与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举办技术服务与交易系列活动。

(2)举办技术路演。举办国内国际、线上线下技术路演,推介优秀成果和团队。

(3)进行跟踪服务。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易活动成效跟踪服务,帮助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4)共建交易中心。在东中西部代表性城市与政府部门联合支持建设若干家技术交易中心,完善机制、互动合作。

(三)织密科技共同体特色产学协同组织网络体系

12.做强“科创中国”联合体。吸引更多头部单位加入“科创中国”联合体。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由头部单位牵头,建设若干国家级战略产业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供应链对接、项目投融资合作等。

13.建设区域内创新协作网络。围绕长三角人工智能、粤港澳技术交易、京津冀信息技术、东北地区产业转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渝城市群智能产业等服务需求,组建区域产业联合体、重点产业联合体等产业链协作组织。在省市两级设立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中小企业联合体、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组织,织密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网络。

专栏7 “科创中国”联合体建设专项

(1)建设重点产业联合体。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资源环境等领域,建设若干产业联合体。

(2)成立区域产业联合体。围绕长三角人工智能、粤港澳技术交易、京津冀信息技术、东北地区产业转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渝城市群智能产业等服务需求,省级联合成立10个左右区域产业联合体。

(3)催生一批新型协同组织。省市两级成立千个左右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中小企业联合体、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组织。

14.建设全国学会专业服务体系。全国学会主导建设一批高端智库机构、专业评估机构、团标特色机构,通过专业评估和标准引导,开展面向市场的专业服务,拓展全国学会专业服务网络。

专栏8 提升全国学会专业化服务能力专项

(1)产业技术方向与研判服务。全国学会围绕科技服务交易重点难点问题,汇聚国内外顶级专家,成立10个高端智库机构。

(2)专业技术评估服务。全国学会成立20个专业评估机构,针对科技服务交易中的需求、技术、政策等进行评估。

(3)核心技术标准研制与推介服务。全国学会成立50个团标特色机构,制定有关科技服务交易团体标准,形成业内科技公共服务品牌。

(4)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各级学会接受委托,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共性技术立项、转移转化、联合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15.建设科协基层组织创新协作网络。分批将高校科协纳入“科创中国”供给节点,推动成立企业科协联合体、园区科协联合体,突破企业、园区科协自我运转的内循环机制,促成校企、企企机制化合作。

16.建设双向国际组织联结网络。强化国际技术交易服务联盟作用,对接欧美创新协作网络,增强信息共享、资源互动。优化配置国际化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推动境外项目和成果落地。重点面向一带一路、东盟等国家推介国内优秀企业和技术。

专栏9 “科创中国”组织赋能专项

(1)发挥高校科协作用。指导高校科协深度联结本校科研团队、成果转化部门,成为成果转移转化供给节点。

(2)发挥园区企业科协作用。为园区科协、企业科协引入外部资源,实现组织赋能。

(3)发挥国际组织作用。促进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资源转化,做好有机配置和资源落地。

(四)优化科技人才面向经济主战场可持续服务机制

17.建设专业产业智库。组建“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组建智库服务团。举办高端智库类论坛、发布高质量行业发展监测报告,研判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技术方向,提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对策建议。

专栏10 智库专家服务地方专项

(1)举办智库活动。持续举办中国科协产学融合高峰论坛,重点关注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组织“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主体参与跨界研讨,及时形成服务区域产业的咨询建议,促成智库专家与地方的长期合作。

(2)组织智库研究。集合专家智慧,开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技术预见,为政府部门、园区和企业选择技术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18.组建常态化、功能型、专业化科技服务团。由全国学会自愿组合,组建学科领域交叉、服务功能齐全的百支功能型、专业化科技服务团,持续开展技术人才等资源下沉和落地服务。国家、省、市三级联动,国家级学会侧重导入国内外资源和成果评价,省级学会侧重需求挖掘,市级学会负责本地保障和成果落地。

专栏11 “科技服务团”服务专项

(1)组建功能型科技服务团。根据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需求,精准组建功能型科技服务团,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领衔,组织跨学科专家,开展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2)组建专业化科技服务团。按区域产业需求,以地方为主,分类组建千支专业化科技服务团,开展细分领域针对性服务。

(3)服务团三级联动。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科技服务团互联互通,联动服务。

19.培养基层一线产业人才。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创新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一线技术创新水平。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汇聚一批产业一线技术人才,为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20.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易技能培训,形成技术经理人标准,发现和培养万名专兼职技术经理人。全国学会成立与技术服务和交易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分会或工作委员会,吸纳技术中介机构成为学会单位会员,吸收技术经理人成为学会个人会员。地方科协成立技术经理人联合组织,形成合作网络。

专栏12 技术服务交易培训专项

(1)开展技术服务交易技能培训。开展面向学会及科协组织的技术服务交易培训,熟悉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开展技术服务与交易的能力。

(2)开展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训。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吸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参与,形成专业领域全链条的技术经理人队伍。

(3)开展专项培训和大赛。办好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创办特色技术服务与交易培训项目。

21.凝聚一批青年人才。组建“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联系一批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在面向青年群体的优秀中外青年交流活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平台、项目中,有针对性地举办产学融合活动。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专门安排一定的企业人才比例,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企业和产业一线发挥更大作用。

22.建设跨境荐才引才通道。组织开展国内外科技专家的互动交流活动。根据需要设立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海外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带动地方出台引导性政策,优化引才引智机制。

23.联结“双创”团队。以“科创中国”平台作为全国双创工作线上支撑平台。深入重点高新区、经开区,赋能双创示范基地,为双创团队提供技术人才服务。加强与双创工作互动,引导创新创业产品和研发能力跨域输出。

专栏13 服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

(1)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展示最新创新创业成果,推介优秀创业团队,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2)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从全球筛选优秀项目、优秀海外人才,帮助其在国内实现价值落地。

(3)举办“海外双创活动周”。面向一带一路和东盟国家设计活动内容,帮助国内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统筹领导。建立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同志联系重点省(区、市)工作机制。挂点工作组与地方共同成立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城市(园区)及所属省、市、自治区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强化与有关部委、机构以及地方的沟通和互动。

(二)加强组织联动。中国科协顶层设计、省级统筹、地市为中心、县为重点,强化组织动员。加强“一体两翼”组织联动,全国学会主要负责专家动员和组织,地方科协主要负责需求挖掘和落地转化。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结合本单位、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

(三)明确责任分工。中国科协科技经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作用,办公厅负责创新枢纽城市和试点城市(园区)建设、组织人事部负责组织建设、学会学术部负责平台建设,其他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承担任务,责任到人。

(四)注重品牌推广。提炼推广具有科技共同体特色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模式。策划出版《“科创中国”系列丛书》,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设立专题展览。宣传表彰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创新创业样板,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五)强化考核评估。完善考核体系,对平台影响力、科技服务团服务成效、创新枢纽城市产业服务效果等进行科学考核评估。因地制宜、因产制宜,科学合理设置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城市(园区)遴选和分类评价标准,以评促建,根据结果滚动更新,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