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进鹏:擎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火炬

日期:2020-10-29 18:18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强调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如何理解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意义?又该怎样弘扬培育科学家精神?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

迈向科技强国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

《瞭望》:如何理解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

怀进鹏: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和要义。中国科学家始终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历经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在诸多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前沿科技领域的地位,这一切正源自广大科学家长期艰苦卓绝的不断努力和无名英雄式的无私奉献,正是其坚定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支持着他们在科学之路上披荆斩棘、屡克难关。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必要条件。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这种进取超越的精神正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根本和力量的源头。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迷信学术权威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核。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科学坎途中的试金石。反对盲目追逐热点,坚决摒弃拜金主义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应有立场和坚守。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是大科学时代通往真理的必由之路。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期,中国科学家必须坚持全球视野,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科学家的使命和担当。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是科学家在引领科技界攀登科学高峰中应有的担当。

《瞭望》:现在强调弘扬科学家精神,有何紧迫性?

怀进鹏: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迈向科技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

放眼全球,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仅打开了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争夺的机会窗口,极大重塑着全球创新版图,更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迎来科技文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复杂国际形势下,应对创新的复杂性和全球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彰显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对时代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需要以科学家精神号召更多科研工作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

反观国内,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反复强调、深刻认识,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任务从未像今天这样重逾千钧。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凝心聚力,以共同价值观号召科技工作者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爱国、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与内核

《瞭望》:新时代应该如何弘扬培育科学家的爱国精神?

怀进鹏: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心怀祖国、情系人民的爱国精神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心有大我、以身许国,为中国科技和社会发展贡献一切的强大精神支柱。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正是我国科技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永恒旋律,是新时代中国科学家不断前进、再创辉煌的精神指引。

培育爱国精神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例如要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科技工作者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技工作者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人生抱负;加强宣传力度,深入挖掘、积极选树、表彰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系统采集、妥善保存老一辈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推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实体馆建设,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制作推出一批优秀宣传产品,激励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伟业,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此外,还要加强青少年思政建设,组织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深入大中小学讲述前辈科学家爱国奋斗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感悟他们的家国情怀,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瞭望》:创新精神有哪几个维度?弘扬培育创新精神需要哪些实招硬招?

怀进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只有凭借创新精神,科学家才能融会贯通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灵活运用多种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尖端问题的解决方案。

创新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是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善于提出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第二个层面,是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向无人区发起冲击,勇攀科学高峰。

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相关部门应勇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首先,要以国家发展目标和科技自身发展目标为导向,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按照分类、分层原则进行差异化评价。中国科协正着力推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一流学会,引导正确价值取向,促进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

其次,要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权,同时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增进有突出成果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再者,面对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方面的问题,不要怕得罪人,要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果断亮剑、率先发声,净化学术环境,在学术界树立灯塔。

《瞭望》: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的关系是怎样的?

怀进鹏: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是科技工作者的道德高线。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必须坚持的底线,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技界行动,把作风和学风建设摆在事关科技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制度建设、工作机制、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加大力度,坚持科学规律,反对主观臆断;坚持严谨求实,反对虚浮夸大;坚持诚信为本,反对弄虚作假;坚持敬业报国,反对功利主义,推动我国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全面系统部署,希望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优良学风的养成,促进科学家群体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

《瞭望》:如何看待当前的科研作风学风状况?

怀进鹏:近年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科研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浮夸浮躁、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现象;研究灌水、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时见诸报端,一些论文集中撤稿事件令人震惊。一些科技工作者盲目追求名利和各种“帽子”,专做短平快的项目,自动“屏蔽”失败风险大、研究周期长但科学价值相对较高的基础性研究;还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混圈子、拿项目、“算”经费上面,心沉不下来,冷板凳坐不住,硬骨头不愿意啃……这些问题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透支了公众对这一群体的信任,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任由其发展下去,甚至会阻碍科技强国的建设步伐。

学风问题很复杂,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内因就是科研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和品德修养有所欠缺;外因则是学术共同体的影响,即群体学风,存在着各种小圈子现象,如项目和头衔帽子评审时的各种打招呼、托关系等。圈子文化的产生,与科技资源分配制度、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以及科研组织模式密不可分。当前以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评价体系既不科学,也不利于科研人员创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在实际运作中,科研人员收入往往与劳动付出不完全匹配,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擎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火炬

《瞭望》:要让科学家精神真正落地成为科学家群体的日常坚守,中国科协做了哪些工作?

怀进鹏:中国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于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各项工作始终。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第二天,中国科协即以线上专题节目形式全面解读总书记关于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创新自信等重要指示精神,4700万人在线直接参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于9月28日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新当选院士研修班学员论坛,引导新当选两院院士坚持“四个面向”,坚定创新自信,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设中共中国科协党校,举办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面向科协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国内科技工作者和海外科技人才分类精确引导。

中国科协坚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我们深入开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宣传优秀科技人物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把抗击疫情斗争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塑造科技界形象的伟大实践和生动教材,用心用情讲好科技界抗疫故事;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模式,持续打造“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品牌;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挖掘宣传一批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典型榜样;积极开展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建设,选定中国科技馆作为首个试点,建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打造“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励品牌,持续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增强科技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精神获得感、组织归属感、政治认同感。

此外,中国科协突出重点人群,做好学风引导。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学风道德宣讲教育报告会,每年80多万名学生和导师在线观看;发挥全国学会的学术共同体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学会联合体和千名青年科学家发布学风建设倡议,形成全面深化学风作风建设的强大共识;联合教育部、中科院策划实施“学风传承行动”,通过资助高校院所,鼓励一批优秀的院士名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打造一批具有学科背景、历史史实的优秀学风主题视频;联合科技部等组织开展《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实施进展评估,找准《意见》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确保3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瞭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家座谈会讲话精神,中国科协还计划采取哪些措施弘扬和培育科学家精神?

怀进鹏:在弘扬和培育科学家精神方面,中国科协将持续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继续打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等品牌,倡导爱国情怀、责任使命,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全国学会示范作用,扎实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与科普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全国科技馆开辟科学家精神宣传阵地,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与媒体深入合作,开辟科学家精神宣传专栏专题,选树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典型。

此外,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科协将深入挖掘宣传报道杰出科学家特别是中共党员中的科学家典型,举办“党领导下的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擎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火炬,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奋斗。

我们还将以科学家精神作为共同理念和价值追求,推动科技共同体建设,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呵护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创新品格,以创新创造彰显科学理性,推动构建“以理服人”的科学共同体;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尊重文化与研究的多样性,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推动构建“以德服人”的价值共同体;坚持科技造福人类的宗旨,为粮食安全、数字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科技解决方案,推动构建“以人为本”的命运共同体。

来源:《瞭望》